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部门信息公开目录>市农业农村局>规范性文件>规范性文件

《龙南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

访问量: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赣州市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部署要求,抓好“十四五”时期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动由村庄整治向功能品质提升迈进,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要求

2025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品质进一步提升,村庄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村容村貌全面提升;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面普及,厕所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村庄规划编制实现应编尽编,农村危旧空心房、超高超大建房基本整治到位,新建农房管理规范化、法治化机制基本形成;城乡环卫一体化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全域覆盖,农民群众参与垃圾分类习惯初步养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闭环体系基本建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0%以上、力争达到40%,乱倒乱排得到有效管控,基本消除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建成用好“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常态化高效化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村庄规划和农房建设管理

1.分步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充分运用“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试点经验,结合村庄规划评估成果,合理安排年度村庄规划编制任务。通过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强化规划对乡村各项建设的约束、指导作用,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到2022年底,完成13个省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15个赣州市级巩固拓展村和重点帮扶村的“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到2025年底,基本实现应编尽编。〔实施主体:各乡镇;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乡村振兴局〕

2.大力推广“新客家风”建筑风貌。以示范乡镇、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试点示范村、文化旅游类项目、公共设施类项目、铁路沿线、城区出入口沿线、景区出入口沿线等区域为重点,引导农户新建房屋按照“新客家风”标准进行外立面改造;提升农房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逐步以点带面、连线成片,示范引领、整体提升,打造生态优美、功能完善、风貌彰显、品质精美、乡愁浓郁、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完善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加强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客家围屋保护,有序推进传统建筑调查、认定、建档、挂牌工作,推进传统村落挂牌保护。〔实施主体:各乡镇;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文广新旅局、市交通运输局、市铁路办、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

3.深化农村宅基地改革和规范审批管理。在宅基地有偿退出、有偿使用、规范审批、高效执法、盘活利用、发展集体经济等方面探索务实管用的举措。大力推进乡贤乡居工作,协助有意愿的乡贤申请办理乡贤乡居相关手续,指导村级组织按程序确认申请人为该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及时审核相关材料,形成合规高效的工作机制体制。推进建立多部门内部联动运行的农村宅基地“一门式”联审联办机制,公开办理流程和要件,规范审批流程、缩短办理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实施主体:各乡镇;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

4.大力加强农民建房管控。以行政村为单位,全面排查“空心房”“赤膊房”“超高超大”建房、杂乱违章建房、挤占河道行洪断面建房等突出问题,有序组织开展农村房屋突出问题整治,妥善消化存量。推动完善建房申请、审批和监管全过程制度,落实工作责任,杜绝违规及违反农村风貌建房,从严控制增量。结合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区分非住宅类和住宅类房屋等不同情形,采取针对性整治措施。推动乡镇完善审批、监管、执法机构,村组设置巡查员,责任到人,落实常态化监管。制定《龙南市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完善农村建房有偿使用和退出、闲置农房利用等体制机制。〔实施主体各乡镇;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住建局、市乡村振兴局、市水利局〕

(二)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5.全面落实农村户厕应改尽改。各乡镇要组织开展一次农村户厕全面摸排行动,对应改未改农村户厕及问题厕所建立改厕工作台账,严格按照国家最新标准进行改造,基本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农村问题厕所全整改。按需推进农村公共厕所建设,做到科学选址、合理布局,方便群众、易于管护,基本清除农村传统公共旱厕。〔实施主体:各乡镇;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卫健委、市住建局、市城管局〕

6.加强农村改厕质量管控。市卫健委要加强对改厕技术指导,定期开展改厕技术培训,积极推广节水型、少水型水冲设施,确保改一个成一个。强化改厕产品质量市场监管,加大抽查力度,及时曝光和处理低劣产品及生产厂家。建立市、乡、村三级农村厕所革命技术支撑服务体系,确保每个乡镇至少有1名技术人员和1支管护队伍,每个行政村有1名改厕“明白人”。〔实施主体:各乡镇;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

7.科学选择粪污处理模式。对城镇周边村庄,鼓励将粪污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处理;对已建污水处理设施的村庄,将周边厕所粪污做到应纳尽纳;对计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村庄,推广建设前制定建设规划、确定技术模式、选定运营模式,建设中同步实行改水、改厕、改管网、改污水处理终端的“三定四改”模式;对其他村庄,采取单户或联户的粪污分散处理方式,鼓励农户自行清掏、还田利用,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大三格式化粪池、人工湿地等处理模式,解决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问题。〔实施主体:各乡镇;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卫健委、龙南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

(三)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8.坚持城乡一体化垃圾治理模式。贯彻城乡环卫一体化生活垃圾治理思路,将清扫保洁作业范围向自然村延伸,确保村庄公共场所垃圾及时清扫,定期清运处置。持续完善“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域处理”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立一支人员相对固定的农村专职保洁员队伍,为每位保洁员配齐“六件套”(一车、一铲、一钳、一帚、一斗、一保洁服),完善分类收集、密闭化运输等相关设施,完成龙南市(三南)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发电项目,不断提升我市生活垃圾规范化作业水平。有条件的乡镇或村庄,因地制宜探索符合环保要求的小型化、分散化、无害化处理方式,降低收集、转运、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实施主体:各乡镇;责任单位:市城管局、市农业农村局、龙南城控集团〕

9.创新市场化运作模式。鼓励各乡镇成立保洁公司,对接龙南市城投环卫有限公司,由龙南市城投环卫有限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实现服务标准统一、治理效果稳定;健全监督考核机制,由市农业农村局每月组织对各乡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进行督查考核,根据每月督查考核结果差异化拨付奖补资金,通过强化日常监督和检查,避免“干好干坏一个样”。〔实施主体:各乡镇;责任单位:龙南城控集团、市农业农村局〕

10.积极推广垃圾减量分类。在美丽宜居示范乡镇、示范村庄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源头减量试点工作,在总结完善基础上进行全面推广;探索和创新可回收垃圾资源化利用有效途径。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促进城乡物流配送网络与环卫清运网络深度融合,协同推进农村有机生活垃圾、厕所粪污、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探索就地就近就农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模式,加强废旧农膜、农药肥料包装弃物回收处理。鼓励农村建筑垃圾用于村庄道路、入户路、景观等建设。〔实施主体:各乡镇;责任单位:市城管局、龙南城控集团、市供销社、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发改委、龙南生态环境局〕

(四)稳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11.分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保护江河水质,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为重点,分步推进治理工作。优先布局桃江、濂江、石峡山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及人口密集区附近整治工作。探索推广微动力、氧化塘等多元化的污水处理工艺,因地制宜确定污水处理设施,对于分散式居住区或10户以下小规模集中居住区优先选用厌氧+人工湿地或厌氧+氧化塘工艺,对于25户以上规模集中居住区优先选用厌氧+微动力或厌氧+A2/O+深度处理工艺。加快城区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向周边乡镇延伸,进一步提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2025年,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0%以上、力争达到40%〔实施主体:各乡(镇、场);责任单位:龙南生态环境局、市城管局〕

12.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到位。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将农村水环境治理作为“河长制”重要内容,实现水体有效治理和管护,防止“返黑返臭”坚持“问题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推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行常态化管理。全面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和整治,科学实施截污控源、生态修复、清淤疏浚和水系连通等工程,2025年底前基本消除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实施主体:各乡(镇、场);责任单位:龙南生态环境局、市城管局、市卫健委、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

13.建立污水处理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坚持建管并重,在巩固前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果的同时逐步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探索将污水处理设施纳入市场化运作,引进专业机构,实行绩效管理,确保污水治理设施长期稳定运行。〔实施主体:各乡(镇、场);责任单位:龙南生态环境局、市城管局、市农业农村局〕

(五)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14.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提升“扫一遍”行动。树立全域推进理念,2022年对全市95个行政村(居委会),按照“路域管护好、家禽圈养好、空坪利用好、建材归整好、杂物堆放好、垃圾治理好、污水处理好、厕所建管好、庭院整治好、长效机制好”等“十个好”标准开展环境整治提升“扫一遍”行动,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市新农办每月组织督查考核,力争到2025年所有村庄人居环境实现功能品质提升。〔实施主体:各乡镇;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城管局、龙南生态环境局〕

15.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按照“缺什么、补什么”要求,在全市村庄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万元工程”,切实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围绕村内道路、村内供水、户用厕所、公共照明、排水沟渠、村内河塘、搭靠“三房”整治建设和村庄环境日常管护“七整一管护”等重点内容,每年选择一批村庄开展整治建设,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村庄环境常态长效。实施农村公共照明设施建设工程,安装农村路灯4080盏,到2023年基本实现全市25户以上自然村庄路灯全覆盖。推进建制村双车道公路建设,推动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全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力争到2025年实现全民覆盖、城乡共享优质供水服务。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力争农村供电可靠率达100%、电压合格率达100%。健全村庄应急管理体系,合理布局应急避难场所和防汛、消防等救灾设施。〔实施主体:各乡镇;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应急管理局、市供电公司〕

16.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标杆。全面落实“四精”(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要求,巩固提升美丽宜居示范县创建成果。按照“五化”(规划一体化、设施现代化、环境洁美化、乡风文明化、产业特色化)、“五优”(规划设计优秀、环境整治优美、建设管护优良、景观打造优质、发展优势产业)、“五美”(布局美、设施美、卫生美、绿化美、家风美)标准,结合村庄整治建设,开展美丽乡镇、美丽村庄、美丽庭院创建活动,2025年,创建全域美丽乡镇10个、美丽村庄60个、美丽庭院10000个以上。巩固提升赣深高铁沿线、大广高速复线沿线、105龙关线古村新韵、龙小线农业产业、105国道生态休闲等5条美丽宜居示范带建设,推动形成全市村庄建设“点上精美、线上出彩、面上宜居”的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开展森林乡村建设,到2025年,力争建成20个特色鲜明、美丽宜居的省级森林乡村。〔实施主体:各乡镇;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林业局〕

17.培育休闲乡村民宿新业态。盘活利用乡村闲置农房和宅基地等资源,引导市场、资本、人才、技术向乡村集聚,联动配套完善村庄基础设施,进一步推动产村融合,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风格独特的民宿和民宿集聚区,促进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积极创建“美丽宜居与活力乡村(+民宿)”联动建设先行县,规范星级休闲乡村民宿发展,基本做到“五品”呈现,“五证”齐全,“四带动”效益明显。到2025年,全市发展休闲乡村民宿60家,建设民宿集聚示范村庄5个、星级休闲乡村民宿5家。〔实施主体:各乡镇;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文广新旅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卫健委、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消防救援大队〕

(六)完善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

18.落实落细“五定包干”管护机制。将村庄清洁行动作为常态化工作常抓不懈,引导农户持续做好庭院“五净一规范”和“门前三包”。各乡镇每月设立村庄清洁日,按网格开展为期2天的村庄环境集中整治,明确各网格责任人,充分发动群众参与,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制度化。结合风俗习惯、重要节日等组织农民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赣南新妇女”运动和志愿者服务系列活动,助力村庄环境清洁整治。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合理安排公益性岗位人员参与环境整治,公益性岗位人员参与环境整治每月应不少于4次。鼓励各类村庄积极探索实践,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完善长效管护模式。探索将沟道清淤、公厕管理、村庄基础设施维护等村庄环境管护工作纳入成立的保洁公司工作职责,通过保洁公司开展村庄日常管护工作。〔实施主体:各乡镇;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卫健委、市妇联、团市委、市人社局〕

19.建好用好“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按照省市县三级平台功能有效融合、数据互联互通的要求,加快我市平台建设,力争2022年完成一期建设工作。逐步扩大“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监管范围,将所有村庄列入监管对象,常态化监督考核长效管护工作。积极探索平台管理、运行机制和运维模式,构建科学、高效、安全的平台运行管理机制。加强平台推广应用,激励引导农民群众深度参与长效管护的投诉与监督,提升长效管护整体效能。〔实施主体:各乡镇;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

三、推进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224月底前):各责任单位要对照实施方案谋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重点,在20224月底前,出台正式文件报市新农办备案。要广泛宣传动员,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论述,宣传中央、省、赣州市、龙南市有关决策部署,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知晓度。扎实开展整治提升行动前期各项准备。

(二)整治攻坚阶段(20222024年):聚焦主要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加大统筹力度,逐步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2022年,基本完成高铁、高速公路和国省道沿线村庄整治提升,确保达到一类村标准;2023年,重点整治提升县乡道沿线村庄及人口较多村庄,确保达到二类村标准;2024年,重点整治提升剩余村庄,确保达到三类村标准。

    ——一类村:以精品示范为目标,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农村卫生厕所基本普及,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并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示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显提升,长效管护机制全面建立,基本达到规划布局好、公共服务配套好、建筑风貌管控好、村庄长效管护好。

——二类村:以生态宜居为目标,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农村户用厕所愿改尽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有效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实现自然村全覆盖,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

    ——三类村:以干净整洁为目标,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逐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有新提升,村容村貌持续改善。

(三)总结提升阶段(2025年):逐村逐组深入开展自查,查缺补漏,巩固整治提升成果,推动全市所有村庄从基础整治向品质提升迈进,高质量通过中央、省、赣州市检查验收。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压实属地主体责任,市新农办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要强化担当、主动履责、相互配合,形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强大合力。各乡镇要切实强化领导,配齐配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力量

(二)营造浓厚氛围。结合疫情防控,开展健康科普进农村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生活方式,深入开展健康村镇建设。广泛宣传推介各地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激发农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热情,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良好氛围。加强舆论监督,定期不定期曝光一批“脏、乱、差”等环境乱象,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三)发挥农民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妇女小组长作用,动员农民群众自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强化村规民约约束,提升“一组两会”(“五老”顾问组、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会、村民理事会)运行效果。鼓励农民或村集体成立农村合作组织或企业承接本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后续管护项目。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公示制度。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环境卫生红黑榜、积分兑换等活动,提高农民群众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

(四)严抓督导考核。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纳入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评体系,由市新农办牵头,适时开展督导,对工作推动迅速、整治效果突出的乡镇给予通报表扬,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力、效果不佳的乡镇进行通报批评,同时督查发现问题进行反馈,要求立行整改;每月根据督导情况进行排名,排名情况将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年终考评及差异化奖补资金拨付的重要依据。

相关文章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