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部门信息公开目录>市农业农村局>发展规划>工作计划

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思路

访问量:

2018年以来,我部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协调农业农村工作,注重与精准扶贫、全域旅游、农业产业、环境整治等工作相结合,全力抓好新农村建设、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农村环境整治、贫困村组整治、农业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连线连片、整村推进立面改造、景观改造,着力创建龙关线古村新韵示范带、龙小线农业产业示范带、105国道生态休闲示范带,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8年工作总结

(一)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创建全省新农村建设美丽示范县),突出两个重点(以点带面抓好综合示范点建设、按照“扫一遍”的要求抓好一般自然村点建设),创建三条示范带(龙关线古村新韵示范带、龙小线农业产业示范带、105国道生态休闲示范带),做好四个结合(精准扶贫、全域旅游、农业产业发展、农村环境整治),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5400万元,全面推进180个新农村建设点(其中省级村点159个,自建点21个)建设工作。注重凸显客家风情,高标准打造示范点,以我县特有客家风情,温泉、南武当山等旅游元素为依托,采用EPC模式,融资6000万元打造渡江镇莲塘村“诗蔬莲塘”、里仁镇上游村“宝贝田园”、武当镇大坝村“梦里桃乡”等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点;借力虔心小镇、高铁新区等旅游休闲,重点打造民宿、旅游、采摘等功能为一体的临塘乡东坑村、里仁镇正桂村、武当镇横岗村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结合全域旅游工作,创建龙关线古村新韵示范带、龙小公路农业产业示范带、105国道生态休闲示范带,全面提升我县整体形象,形成一路一景、处处皆景的新面貌。

(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纵深推进。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安排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运行维护经费1485万元,达到农村户籍人口75//人。二是完善环卫设施设备。建成13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配备了大型垃圾清运车55辆、洗扫车7辆(5吨)、电动三轮清运车80辆、人力清运板车850辆、240L公共垃圾桶12800个、垃圾桶围栏1807个、户用垃圾分类桶41704个,保障了垃圾的收集转运和日产日清。三是配齐专职保洁队伍。按县域农村人口3.5‰标准配备农村保洁员669名,为每位保洁员配套了保洁工具“六件套”,按1000/人·月标准对保洁员进行工资奖补,并发放不低于200/月的保洁员绩效工资,为保洁员缴交人身意外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四是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在全县农村开展了3次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清理了陈年垃圾、暴露垃圾、卫生死角,并对乱扔乱倒、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挂乱贴等农村“八乱”现象进行了集中整治,农村环境面貌进一步提升。五是严格开展督查检查。全年开展各类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明察暗访共计18次,对发现的问题形成台账,督促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进行通报批评和公开曝光。

(三)农村环境整治成效显著。一是推进交通沿线村点建筑立面整治提升。对我县境内京九铁路、大广高速、龙河高速、105国道、龙关线、龙小线、横黄公路沿线等主要干道沿线可视范围内的可视范围内进行了立面整治和提升改造,完成铁皮棚拆除1504户,面积18万平方米;完成防盗网拆除1119户,3081个;完成仿古防盗网安装1042户,面积1.8万平方米;完成赤膊墙粉刷4254户,138.5万平方米;完成“平改坡”改造1829户,24.6万平方米;完成城乡环境治理和景观提升一期工程项目立面改造31万平方米、景观节点3个。二是开展乡村美丽庭院整治。围绕“布局美、设施美、卫生美、绿化美、家风美”的要求,开展新农村建设点民房庭院整治工作,制定了《龙南县美丽乡村建设“美丽示范农户庭院”认定管理办法》,对房前屋后清洁卫生、乱建乱搭、乱堆乱放等进行了整治,对房屋立面进行改造,按照客家特色对房屋进行了坡顶改造和立面统一粉刷等工作,打造了汶龙镇上庄村,武当镇横岗村、大坝村等民房庭院整治示范点。三是开展圩镇环境整治。出台了《关于实施集镇建设提升工程的工作意见》,成立了全县集镇建设领导小组,整合全县各乡镇圩镇相关设施建设项目资金4802万元,用于开展圩镇道路建设项目、农村绿化、亮化及配套设施等项目建设。目前, 武当镇、里仁镇、渡江镇等乡镇已全面完成了圩镇道路等设施整治项目。四是推进农村空心房整治。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农村“空心房”整治工作的布署要求,我县持续深入推进农村“空心房”整治工作,完成“空心房”和土坯房拆除62.8万平方米。

(四)农业产业发展稳步推进。一是大力扶持农业企业。采取“贴息”、补贴及加大金融、用地支持力度等方式,扶持虔心小镇、宏昌生态农业、龙灵农场、南茶园等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目前,全县拥有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企业3家,规模以上农业产业龙头企业20家,2018年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89015万元。二是拓宽农业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做好“财政惠农信贷通”工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金融的导向和撬动作用,实现财政资金和金融支农的两轮驱动,真正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止2018年11月30日,共发放“财政惠农信贷通”贷款268笔12727万元,贷款余额为13855万元。三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引进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将发展主导产业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紧密地结合,围绕脐橙、粮食、茶叶、油茶等产品的转化增值,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推动脐橙、粮油、蔬菜等基地建设。目前,我县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共有10家。

二、工作主要特色亮点及所获得的荣誉

一是以全域旅游为龙头,加快推进旅游型美丽乡村。依托我县特有武当山风景区、客家围屋、客家虔心小镇等旅游景点,围绕青山、绿水做文章,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选点布点重点向旅游景区倾斜、资金政策向旅游景区靠拢,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和通景区道路沿线立面景观改造工作,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升全县人居环境,重点打造了里仁正桂村美丽乡村、关西客家围屋、渡江镇莲塘“诗蔬莲塘”、里仁镇上游“宝贝田园”、武当镇大坝“梦里桃乡”等一批乡土气息浓,农业产业聚集的美丽乡村示范点。二是深挖客家文化,缔造古村新韵美丽乡村。注重结合特色,我县共有376座客家围屋,依托客家风情浓的特点做文章,深挖客家文化气息,围绕“中国客家围屋第一县”,做响客家文化旅游品牌的目标,建设“古村新韵”美丽乡村。通过对全县客家围屋和客家传统民居进行保护开发,推动县内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进行项目建设,在保持围屋、祖祠等原有的建筑风格和村庄山、水、田、园、路等历史文脉的基础上,大力进行村庄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并为古村落注入新的科技、文化元素;同时对古屋、古井、古树、古道等进行完整保护或局部保护性开发利用,对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收集、挖掘、整理、保护。村落内围屋、古树、古祠等尽可能保持原样,形成了具有客家风情“古村新韵”美丽乡村。三是发展休闲农业,打造生态休闲美丽乡村。关西围屋、虔心小镇、玫瑰小镇被评为江西省十大精品旅游点,培育了南武当山风景区、石斛谷风景区、正桂美丽乡村、果龙农旅一体示范点、渡江莲塘现代农业示范园、里仁栗园围、里仁酒堡等多个农旅结合示范点。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县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农村环境整治等工作中,进展较顺利,实现了预期目标,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新农村建设进度不平衡。各乡镇新农村建设进度不平衡,从总体上看,中心村和综合示范点的建设进度较快,一般自然村点的建设进度较慢。二是资金投入仍不足。新农村建设资金按照省、市、县5:2:3的比例安排每个新农村建设点30万元,要想打造有特色、有亮点的精品示范点,从资金上看是远远不够的;同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资金投入仍然不够。三是农村环境整治难度仍较大。由于农村基础条件较差,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村土坯房存量较多,村庄整治难度较大,环境卫生易反弹,全面整治农村环境仍有难度。

四、2019年工作打算

2019年,我部将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深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强、旅游旺、城市美、百姓富”新龙南建设。

(一)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坚定不移发展蔬菜、脐橙、油茶产业,积极培育鹰嘴蜜桃、茶叶、花卉苗木等特色农业,推动“生态农业+休闲公园”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实现农业发展“接二连三”。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坚持品牌化发展战略,带动全县农业现代化发展。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推行“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经营模式。深入推进“财政惠农信贷通”,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扩大农业经营主体受益面,加强风险防控和贷后管理工作。全力促进脱贫攻坚,完善产业扶持办法,充分发挥种养大户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把特色优势产业打造成为扶贫产业,拓宽贫困人口致富渠道。

(二)全面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农村面貌,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突出规划的引领作用,充分考虑建设点的自然风光、山水田园、产业资源等要素,彰显秀美生态,传承乡村文脉,把广大农村建设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和谐秀美乡村。不断完善建设点水、电、路、网等功能性和服务性基础设施,让农村居民住的更加舒心、舒适。

(三)持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及生活垃圾专项治理,落实农村清扫保洁、“河长制”等农村卫生管护长效机制,努力促使城乡环境更清洁、更美丽。全力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坚持生态保护和城乡建设并重,最大限度避免镇村建设给农村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四)强化农村社会管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政策支持力度,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有效途径。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党建+”理念,推动农村基层党建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相互促进。强化乡风文明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文明乡风民风,繁荣农村社会文化,促进农村居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机制体系。

相关文章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