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部门信息公开目录>市乡村振兴局>发展规划>工作计划

龙南市乡村振兴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访问量:

今年以来,龙南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赣州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成效巩固,保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干劲不松,铆足干劲、精准发力,抓紧抓实、落实落细,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2022年工作报告和2023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

1.坚持拧紧成果巩固责任链。专门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双组长”巩固脱贫成果工作领导小组。安排市委副书记和1名市政府副市长,主抓巩固脱贫成果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一办十三组”,由相关责任市领导任组长,狠抓工作落地见效。每个乡镇安排1-2名市领导挂点,每个省、市重点帮扶村安排1名市领导挂点。领导小组以“五项制度”为抓手,倒逼责任、强势推进,压紧压实各巩固脱贫成果主体职责一是建立了“红黑榜”挂牌督办制度,对工作成效好的纳入红榜表扬,对工作成效差的纳入黑榜管理,根据问题轻重实现通报批评、约谈或挂牌督办。今年以来,已通报批评责任单位2个、干部4名,约谈责任单位6个,挂牌督办行政村3个。二是建立了工作例会制度,即每个季度至少召开1次领导小组会、每个月至少召开1次领导小组办公会,十三个行业帮扶专项工作组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例会,及时协调推进工作重难点。三是建立了工作要点制度,结合各阶段工作重点,每月印发工作要点,提示行业帮扶单位和各乡镇抓好当前工作落实,并采取“周核查、旬汇总、月总结”的方式,对落实情况开展核查,进行排名评比。今年以来,已印发10期工作要点。四是建立了集中联审制度,依托省局大数据平台信息,组织行业帮扶单位有针对性的开展电话抽查、实地核查、集中审查,帮助乡村两级快速找准问题,提升工作水平。今年以来,已电话抽查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约1300户,集中审查了16个村(社区)巩固脱贫成果内业资料。五是建立了驻村工作“三看三比树红旗”评比制度,对照驻村工作三看三比内容,每月进行一次评比打分,每半年开展一次先进典型评选,通过评先评优,树立典型,全面提升驻村工作帮扶水平。目前,今年上半年已组织开展评选表彰,评选出了10个红旗工作队和10名“十佳第一书记”。

2.坚持筑牢防止返贫保障网。以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为主线,通过构建“1+N”政策体系,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一是持续深化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通过农户自主申报、干部走访摸排、部门数据筛查、社会信息补充四条路径,做到早发现、早纳入、早帮扶,实现应纳尽纳、应消尽消。今年累计新增监测对象122433人,消除风险45147。充分发挥防贫保助推作用,不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累计通过防贫保险理赔133户,赔付金额150.8万元。二是持续开展住房保障提升行动在坚持开展每月动态监测的基础上,先后组织开展了住房安全夏季攻坚、夏季专项整治和生产性用房住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三大行动,通过“拆除一批、劝离一批、维修一批、迁出一批、整治一批、保留一批”,以过硬举措、严格标准,全面整治有人居住的住房、无人居住的危旧房、残垣断壁、破旧的围屋和古建筑、易地搬迁户老房及生产性用房,有效提升住房安全整体水平。三是持续推进农村保障提档升级。已全面完成545个水样检测,其中集中供水工程263个,分散供水点282个。通过统筹整合各类资金,提档改造45处农村供水工程,惠及约十万人口。通过与省水务集团开展城乡供水一体化合作,茶坑水库大水源工程可延伸覆盖周边6个乡镇。通过采取管理物业化方式,由润泉供水公司接管乡镇“千吨万人”“百吨千人”集中供水设施,有效提升水厂管理水平。四是持续夯实兜底保障基础。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今年以来,共资助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学生5499人次约364万元。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中享受低保35456832人,享受残疾人生活补贴的有2421人,享受残疾人护理补贴的有1591人。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66个,向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提供上门服务。同时,将国家后评估和省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工作贯彻全过程,常态化开展整改工作“回头看”,全市反馈的45个问题、制定的86条整改措施均已整改到位。

3.坚持把准持续增收主方向。紧扣脱贫群众收入“两个高于”目标,用好用活就业帮扶、产业帮扶、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三项举措,推动脱贫群众稳定增收。在稳岗就业方面,依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众多、用工需求量大工业优势,出台系列招工用工硬核措施广泛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促进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约1.3973万名,就业率达84.09%。引导创办就业帮扶车间35,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约597人次。积极整合农村保洁、山林防护等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2438人,较2021年增加336人。不断加大“雨露计划”政策宣传力度,发放“雨露计划”培训补助280万元。全市已发放就业交通补贴5127265.01万元,其中发放省外务工人员交通补贴2626131.3万元在产业提质方面,依托已引进的江西赣鄱正品品牌管理公司,江西宝宝食品有限公司、江西隔壁阿姨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持续打造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高标准建设供港澳蔬菜、蔬菜高效种植、山苏特色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品牌。通过新增奖补项目和提高补助标准,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奖补政策,有效带动脱贫群众发展产业,提高家庭生产经营性收入。今年以来,已发放农业产业奖补821.06万元,受益户数达7507户;建立新型经营主体共305个,带动户数达1335户。全市2022年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余额7016.55万元,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的125.68%持续深化消费帮扶,今年销售产品11228.64万元,其中机关企事业单位440.02万元。在搬迁后扶方面,在全市45个安置点推行“1+4+N”管理制度,即1个“点长”负责统筹抓总,1个党支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社区服务中心、驻村帮扶工作队、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四方共管”,相互协调配合理;N支服务小队,如成立楼栋长、调解委员会、志愿服务队、文化宣传员等队伍,共做好后续帮扶。同时,不断压实安置点“点长”和社区管理人员工作责任,严格落实“月回访、月监测”,提供便民事项办理服务,建好管好“微田园”项目,确保搬迁群众能融入、稳得住。

4.坚持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径。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因地制宜,从项目资金使用、乡村建设以及乡村治理入手,持续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上层次。一是做优项目资金绩效。对照重点帮扶村建设要求,紧盯群众实际需求,确保衔接资金项目安排科学合理。全市2022年度衔接资金项目共162个,其中乡村建设类项目93个,产业发展类项目65个,其它项目4个。同时,坚持小资金撬动大收益工作理念,积极推行村企共建模式,即由村委会与第三方经营主体共同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和示范带动效应产业基地,约定优先吸纳脱贫人口就业,村集体每年获得衔接资金投资额5%-12%的收益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又促进脱贫群众增收。二是激活乡村老屋资源。在乡村建设中,分发挥民宿经济发展优势,大胆实施“老屋复活”改革创新,推出乡贤乡居制度,通过发挥乡贤作用,盘活农户闲置房屋资源,既破解了安全住房拆除难问题,又增加了当地群众收入,带活了项目产业发展。目前,已打造了渡江镇黄花湾、玫花渡,临塘乡芷溪谷等多个乡贤乡居示范点,盘活利用农村闲置住宅665幢(间),建成8个老屋民宿集聚区,带动1.2万余名群众受益。三是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积极推行“积分制”管理,以户为单位设立“积分存折”,对自觉做好环境整治,示范带头乡风文明等35项行为进行加分,对环境脏乱差、不孝敬老人等16项行为进行扣分,群众可根据自己的“存折”积分到爱心公益超市进行奖品兑换,借助“积分存折”引领群众行为规范。今年以来,累计设立爱心公益超市32所,接受捐赠物品折合资金约80万元。创新打造了“老村长茶舍”,通过设立“茶舍活动日”“有话村民说”“人大代表联络日”“矛盾调解日”等制度,聘请有威望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坐镇老村长茶舍,邀请法律顾问和司法所专职调解员定期到茶舍开展宣传,在喝茶聊天中化解来访群众“家常里短”矛盾纠纷,引导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习惯。

二、取得的成效

龙南市易地扶贫搬迁“四个一批”经验做法被国家发改委简报刊载;创新打造易地搬迁“微田园”经验做法先后在江西改革、江西省乡村振兴局简报刊载,在全省巩固脱贫成果调度会上得到点名表扬以及赣州市书面表扬;创新推行的“445”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经验做法在江西改革简讯推广,考核问题整改、巩固脱贫成效等做法先后被赣州市局发文推广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是有的村民主体意识、角色意识不强,缺乏对乡村振兴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认同感,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不高。二是随着农村人口流失,尤其是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农村人口结构不优、素质不高等问题愈加突出,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薄弱。三是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大部分农业产业层次偏低、规模小、链条短;深加工能力不足,大部分农副产品还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

四、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我局将坚持初心不改、力度不减、脚步不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有关具体工作。

()把好“三大关口”,防止返贫致贫。一是把好动态监测关,运用管理好驻村帮扶工作队,常态化开展走访,强化源头监测;二是把好消除致贫风险关,在强化精准帮扶上下功夫,注重激发农户内生动力,鼓励农户通过产业就业致富,落实到户到人帮扶措施;三是把好稳定增收关,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困难群众增收。

()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继续稳定政策巩固成果。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强化责任落实,重点聚焦收支变动、“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继续推行“四线并行”监测预警,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进一步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发挥保险和防范金融风险在防致贫返贫中的作用。

() 接续推进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脱贫户获得持续稳定收入来源的重要手段,是增强乡村振兴强大内生动力,激发乡村振兴主体活力必然选择,要重点支持帮扶产业更加突出特色,多途径推进龙头带动,助推产业提档升级,助推联户带动、规模互动、集约联动。立足于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经济圈的区位优势,积极致力于发展特色产业。

()强化总结宣传力度。深入挖掘我市巩固脱贫成果、乡村振兴中典型案例、经验做法,力争能够得到赣州市级以上平台推广。同时,联合市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在党报党刊等主流媒体,对我市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努力推出一批龙南特色做法,助推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关文章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