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罩使用安全指南
疫情防控不容松懈,懂得科学佩戴口罩很有必要,口罩的正确使用、储存和清洁,是保持其有效性的关键。下面这些注意事项一定要遵守。
1、正确佩戴:确保盖住口鼻和下巴鼻夹要压实。
2、及时更换:脏污、变形、损坏、有异味时累计佩戴时间大于8小时之后要更换。
3、丢弃“高危”:在跨地区交通工具、医院等环境使用过的不建议重复使用。
4、悬挂放置:口罩在不用时宜悬挂于清洁、干燥、通风处。
5、不适要摘:戴口罩期间如憋闷、气短立即前往空旷通风处摘除
6、携带备用:外出要携带备用口罩并放在原包装或干净袋中避免挤压变形。
7、应急准备:家里要留存少量高级别口罩出现疑似症状就医时使用。
二、细节要做好,防控记心间。
1、勤洗手:洗手时尽量用流动的水,并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手上无可见污染物时,可用手消毒剂揉搓双手20~30秒。
2、遵守1米线:排队、付款、交谈、运动、参观时,要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
3、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无纸巾时用手肘代替,注意纸巾不要乱丢。
4、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加强身体锻炼坚持作息规律;保证睡眠充足,保持心态健康,健康饮食,戒烟限酒;有症状时,及时就医。
5、其他细节:另外,外出或旅游时,更要注意个人卫生,及时进行手卫生,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旅游景点等服务场所,尽量鼓励线上购票、扫码支付等非接触购票和支付方式。
三、捍卫舌尖上的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下面这几点,捍卫舌尖上的安全:
1、采购食品:
(1)到具备合法经营资质的正规市场、商超等选购冷链食品,进口冷链食品可通过扫描冷链追溯码查看产品检测检验和追溯等信息。不购买来源不明的冷链食品。
(2)采购食品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如正确戴口罩、保持手卫生等,注意避免直接接触冷链食品,建议对预包装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进行清洁消毒
(3)购买和食用定型包装食品时,要查看品名、产地、厂名、厂址、生产日期、生产许可证号、保质期等,不购买和食用“三无”(无生产日期或保质期、厂名、厂址)食品,不购买有异色异味或来历不明的食品。不要食用过保质期的食品。
2、家庭烹饪
(1)家庭烹饪时养成良好卫生操作习惯,处理食物前后要勤洗手,避免用不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食物加工前要认真清洗,清洗时注意防止水花飞溅。烹调加工完毕后及时清洗和消毒台面、厨具。
(2)家庭制备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加工和盛放生肉、水产品和蔬菜的器具要与熟食分开,使用后要及时清洗消毒;特别是处理畜禽肉类和水产品类食品时更要注意,在冰箱储存时也要分隔存放。
(3)家庭烹饪菜肴要烧熟煮透。做好的食品尽快食用,常温下放置时间不超过2小时,不能及时吃的食物要冷藏或者冷冻存放。剩余食品和隔夜食品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少吃或不吃生食水产品。
(4)糕点、凉拌菜、熟食卤味等冷食类食品容易因原料污染、交叉污染、未烧熟煮透、储存不当等原因受到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预防由这些致病性微生物引发的食源性疾病,在做到上述注意事项的同时,还要注意制作冷食应少量多次,尽快食用,存放时间不宜过长。
(5)注意预防酵米面食物中毒,家庭制备发酵面米食品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要保证食物无异味产生,一旦发现粉红、绿、黄绿、黑等各色霉斑,就不能食用。磨浆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贮藏要通风、防潮、防尘。
最好的预防措施是不制售、不食用酸汤子、吊浆粑、湿米粉等发酵面米食品。
3、外出就餐
(1)疫情期间,提倡非必要不外出就餐。必须外出就餐时,要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少聚集,少扎堆,减少不必要的聚餐聚会,不举办或参加人员较多的聚餐聚会。
(2)就餐前要做好预约,错峰用餐避免拥挤。如果餐厅过于拥挤,可选择打包外带的方式。进入餐厅前要配合工作人员做好体温测量并核验健康码,正常方可进入,如出现可疑症状不能进入餐厅并应及时就医。避开通风不良座位,如无窗户的包间。
(3)做好手卫生,在就餐前、入厕后洗手。用餐过程中,摘下口罩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口罩内侧的清洁,避免污染。点餐时,优先选择无接触电子菜单和扫码点菜。按照荤素搭配、主副兼有的原则合理有度地点餐,避免浪费,合理膳食,不食用野生动物。
(4)不混用餐具,夹菜用公筷,尽量分餐食。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无纸巾时用手肘代替,注意纸巾不要乱丢。
(5)减少在餐厅的就餐时间,用餐完毕后要尽快离开餐厅,减少逗留时间。就餐结束后,建议选择扫码付款等无接触付费方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