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龙南市市情 >图说龙南

龙南客家民俗:栗园火龙闹元宵

来源: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2-11-02 10:56:16

龙南客家民俗:栗园火龙闹元宵

/廖小凤  摄影/王建春


香火龙作为一种乡村客家民俗活动,主要分布在江西龙南县、湖南汝城县、广西南宁、广东南雄县、连平县等南方省市,这些地区大多为客家文化区域,自有其文化特色。龙南栗园围香火龙因其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展演方式、文化内涵的不同而魅力无穷。经过700多年的流传,形成了扎龙、起龙、出龙、拜厅、舞龙、游村、放龙、送龙等为一体的元宵节期间特有的民俗文化活动。


图片


相传在唐朝宝应年间,吐蕃朱吡谋反,唐代宗命朝臣退敌议事,众臣泣奏:“吐番个个骁勇,且善邪法,我朝何人能敌。”奏毕,大厅迈出青年将领,威武雄壮,气势夺人,唐代宗看曰:“你是何人?”青年将领答曰:“急先锋李晟是也。”德宗准奏,封为征西大将军,令其择吉日征剿。由于西蕃土地荒凉,人烟稀少。一天夜里,李晟的大队人马在江边停滞不前。李将军前来问何故不往前行。众军士跪而拜曰:“对面狼哭鬼嚎,夜行可能不行,望将军待以明日再作前行。”李将军心生一计,命道:“请军士将随行香火与火把拿来,用稻草扎成一条长龙,插上香火,十五人组成一组,摇滚向前,鸣锣开道。”于是,李晟的大队人马象千条火龙,滚滚向前,军心大振。朱吡的军队以为千军万马来讨伐,急而退回原地,李将军不战而捷。当他们凯旋回到朝廷,诉说路上经过,唐代宗大嘉奖励,封李晟为“西平王”,不久,李晟生下了第十五个儿子,唐代宗念李氏有功,命李晟的第十个儿子李宪任江西观察史,举家迁入江西。江西西平堂李氏后裔为纪念“西平王”功德,逢年过节时便以香火龙庆祝。至明末清初,香火龙的庆祝活动尤为鼎盛,而且都以客家李氏为主流。为了区别尊卑,李晟对众军后裔说:“你们要玩香火龙,必须分其尊卑。我派系长龙,515人组成,鸡冠(龙头)高耸,七条火花,七星点灯以制邪,口含吉祥珠,保佑平安、恭喜发财为尊。”时至今日,栗园围玩香火龙都以此为准则。
栗园围香火龙起源于唐朝,始于元朝,兴于明朝,传承至今。除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断过,1982年恢复至今,经久不息,源远流长。
栗园围居住着龙南橘瑞堂李氏家族后裔,家族管理方式是以祠堂为核心,设有一个宗祠三个房祠,纪缙祖祠是宗祠,栊梃厅、梨树下厅、新灶下厅是房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或一九四九年前,纪缙祖祠和梨树下祠堂都有公堂,每年元宵节期间由公堂牵头;新灶下和栊梃厅专门成立了“龙灯会”,由“龙灯会”牵头。每年元宵节,栗园围内有3支舞龙队,纪缙祖祠一条,梨树下一条,新灶下和栊梃厅联合出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或一九四九年后,纪缙祖祠、新灶下、梨树下和栊梃厅各房由有威望的人牵头,家家户户捐钱舞香火龙。舞香火龙通常男人是主力队员,但是男人不够女人凑,一定确保每个祠堂有一条香火龙,所以每年元宵节均有4条香火龙出队表演。
700多年来,栗园围香火龙一直保留着扎龙、起龙、拜厅、游村、送龙、祭龙等传统民俗活动事项。期间,游客纷至沓来观看,高潮时达数千人。
每年正月初九至十五日,是栗园围舞龙期。
舞龙前,纪缙祖祠、新灶下、梨树下和栊梃厅各房牵头人把头年用过、存放在祠堂里的香火龙手柄取出,检查香火龙伴奏乐器,确保使用顺利。
正月初九,各房后裔开始组织人员扎稻草龙,制好柯树棒(插于香火龙的燃料棒)。栗园围香火龙用稻草扎成一条长823米的稻草龙,再用线香造型,用柯树棒加以点缀,供515人表演。按照传统习俗,栗园围扎龙时间逢单日不逢双日,每条龙的舞龙人数逢单不逢双,舞香火龙的时间逢单不逢双。为了表达对祖宗的敬仰,除纪缙祖祠的香火龙可以扎七节以上长度的香火龙,供7人以上玩耍,其它三个房祠的香火龙只能扎五至七节,供57人玩耍。

图片


正月初十至十二,扎好稻草龙之后,为了培养接班人,各房陆续组织人员舞龙(稻草龙)训练和鼓乐训练。
正月十二、十三晚,4条香火龙起龙拜厅。晚上七时,稻草龙一字排开,各房后裔在祠堂点燃线香和柯树棒,几十个男女老少将线香和柯树棒插在稻草龙身上,火龙星光闪闪、火浪滚滚。然后爆竹声响、鼓乐齐鸣、高呼赞语,举行起龙仪式。在本祠堂起龙之后,香火龙队伍在乐队的引领下,伴随着爆竹声,到其他三个祠堂举行拜厅。拜厅时,先拜纪缙祖祠,再拜其它三个房祠,每到一处,均有鞭爆迎接。

图片


正月十四组织香火龙游村。各房给稻草龙重新插上线香和柯树棒,香火龙在鞭爆声、鼓乐声中起龙,从各自祠堂出发,依次从西门出围。每到一个村,都要先到祠堂拜厅,呼赞语,然后在祠堂门口表演。所到之处,家家户户出门迎接,行拱手礼,鞭爆齐鸣。游村时,鞭炮声、锣鼓声、喝彩声贯穿始终,热闹非凡。

图片


正月十五晚,送龙,祭龙。各房香火龙在祠堂重新插上点燃的线香和柯树棒,在鼓乐声、爆竹声和呼赞语中起龙,再到其他三个祠堂拜厅,之后在西门外尽情地表演一番,依依不舍地送到濂江河边,取下手柄(取下的手柄象征着龙腿,要放在祠堂的楼上,不能触地,来年方可取下使用),把香火龙盘在一起,龙头向着远方高高耸起,舞龙者点火,长辈一边呼赞,称之为“送龙”。送龙意味着放龙归海,象征着一河两岸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送龙之后,各房祠堂摆上五六张八仙桌,把家里最好的年料和香喷喷的年酒摆上,大家围坐在一起,开怀畅饮,共话平安幸福。

图片



来源:龙南市第32届世客会筹备工作指挥部办公室

相关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官方微信
关注·政务微信
新浪微博
手机网站
扫描访问手机网
关闭